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1.“疯狂的侵略扩张没给清王朝喘息的机会,首次鸦片战争结束14年后,危机第三从海上来。”材料中的“危机”指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方位侵华战争
2.“亚罗号事件”成为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其根本目的是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进一步打开国内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C.让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获得更多的赔款
3.因为不少楼阁由易燃的松木构筑,卷着松香的浓烟一连数日弥漫于北京西北郊的天空。“再也没一眼睛睛可以见证另一个年代的艺术天分和品位了”,英军随军牧师罗伯特·麦吉如此写道。上述材料评论的是
A.火烧圆明园
B.虎门销烟
C.旅顺屠城
D.南京大屠杀
4.1860年十月,侵略者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浩劫。“侵略者”是指
A.沙俄军队
B.英法联军
C.日本军队
D.美俄联军
5.1860年,英、法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款》,其中规定“增开□□为商埠”。“□□”是指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天津
6.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这里的“深远影响”不包含
A.列强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
B.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
C.西方侵略权势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区域
D.香港被完全割让给英国
7.读图,回答问题。
圆明园遗址
圆明园在哪一次战争中被焚毁?焚毁者是哪个?
法国作家雨果曾强烈谴责焚毁者的暴行,需要将焚毁者出货审判。据此,说说你的原因。
圆明园被焚毁给大家什么启示?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需要经过双方协议。
——《南京条款》
材料二从1850年到1856年,英国对华贸易逆差额逐步扩大,短短的几年中,逆差额从4 274 880磅涨到8 436 072磅,几乎涨了一倍。英国在此期间曾扩大对华鸦片走私,其中1845—1849年中国年平均进口3.9万箱,1850—1854年年平均进口5.35万箱,1855—1859年年平均进口6.85万箱,但鸦片的盈利并不足以弥补其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仅生丝一项出口就可将它抵消。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贸易》
材料三《南京条款》签订后,英法对华掠夺变本加厉,英法“洗劫空前”“贪婪索取”。马克思说:“沙俄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有哪些好处。”
材料一中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款》的主要为了什么?
材料二反映中英贸易出现了什么情况?这是不是符合英国人的利益?后来英国人是怎么样应付的?
材料三中说英法“洗劫空前”“贪婪索取”,试举例说明。马克思说沙俄“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有哪些好处”,请用史实加以佐证。
解析
1.A【分析】 __________从材料中“首次鸦片战争结束14年后”的信息可知此次危机出现于1856年,依据所学常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就是1856年,故选A。
2.B
3.A【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从材料中“弥漫于北京西北郊”“英军随军牧师”并依据所学常识可知,圆明园在北京;虎门在广州;旅顺在辽宁;南京在江苏,故选A。
4.B【分析】 本题考试知识点为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打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5.D
6.D【分析】 本题考试知识点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香港包含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部分,其中新界在1898年被英国强租,故选D项。
7.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不只给中国文化导致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
火烧圆明园不止是列强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耻辱;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一个民族只有强大起来,才不会被欺凌。
8.打开国内市场,获得在华贸易特权。
情况:出现了贸易逆差,英国在华利益受损。不符合英国人的利益。应付: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扩大侵略权益。
“洗劫空前”:比如英法联军洗劫并火烧圆明园。“贪婪索取”:比如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款》《北京条款》,获得了更多权益。佐证: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趁火抢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款,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