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学考试02111《教育心理学》要点总结(2)
要点总结(2)
6、教育心理学有哪些用途
对教育实践具备描述、讲解、预测和控制有哪些用途。
1、帮助教师准确地知道问题2、为实质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涉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质教学进行研究
7、心理进步的概念
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8、心理进步的特点
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
9、青少年心理进步的阶段特点
1、少年期特征:①半成熟、半幼稚的特征,充满着独立性和依靠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②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并出现检讨思维;③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进步,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④心理活动的随便性显著增长,可长期集中精力学习,能随便调节我们的行动;⑤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⑥关心自己和其他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飞速进步;⑦道德行为愈加自觉,但自控力不强。
2、年轻人初期特征:①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②智商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思维;③社会高级情感有了深刻进步;④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自我一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⑤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进步。
10、初中生心理进步的教育意义
学习筹备1、概念:指学生原有些常识水平或心理进步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常识时,那些促进或防碍学习的个生活理、心理进步的水平和特征。
2、学习筹备是一个动态的进步过程包含: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3、学习筹备不只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进步,新的进步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筹备。
重点期1、提出者: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2、概念: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锐,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非常小或没影响。如:2岁是口语进步的重点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重点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重点期等。
3、抓住重点期的有利机会,准时进行适合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