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章节试题及参考答案:第6章
第六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1、单项选择题
1 、利率表示。
A.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C. 预付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D.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2 、资本主义商业收益的实质是。
A. 产品贱买贵卖的收入 B.产品售卖劳动创造的价值
C.产品的批发价和零价格的差额 D.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3 、利率是。
A. 剩余价值同所费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同预付资本的比率
C. 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同固定资本比率
4 、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
A.产品供应求购关系的变动引起的 B.平均收益的变动引起的
C.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动引起的 D.产品价值的变动引起的
5 、平均收益的形成是。
A.部门内部角逐的结果 B.部门之间角逐的结果
C.资本家同工人之间角逐的结果 D.是国内外角逐的结果
6 、超额收益是。
A. 产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C.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D.产品价值与生产本钱的差额
7、 剩余价值率和利率相比一般是
A.剩余价值率小于利率 B.剩余价值率等于利率
C.剩余价值率大于利率 D.剩余价值率时而小于利率、时而等于利率
8 、生产价格形成的首要条件条件是。
A.产品价值的形成 B.剩余价值转化为收益
C.收益转化为平均收益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转化为本钱价格
9 、股票价格是。
A.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B.与股息成反比
C.与市场利息率成正比 D.股息的资本化
10、借贷资本所有者贷交付币资本时。
A.舍弃了资本所有权,没出售资本用权 B. 出售了资本用权,没舍弃资本所有权
C.既舍弃了资本所有权,又出售了资本用权 D.既没舍弃资本所有权,也没出售资本用权
11 、银行收益等于平均收益是根据。
A.全部资本计算 B.借入资本计算 C.自有资本计算 D.外来资本计算
12、一张票面额为100元的股票,股息率为10%,年股息为10元,当银行利息率为5%时,这张股票价格是
A.100元 B.200元 C.300元 D.400元
13 、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源自
A. 农商品在流通范围中的贱买贵卖 B.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收益的一部分 D.工业资本家出售给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收益
14 、级差地租形成是什么原因。
A. 土地的自然条件差别 B.土地经营权的资本主义垄断
C.农商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 D.农商品个别生产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
15、农商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取决于。
A.优等地的生产条件 B.中等地的生产条件
C.劣等地的生产条件 D.平均的生产条件
16 、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
A.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B.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有机构成
C.土地的等级差别 D.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17、平均利率形成后,价值规律发生用途的形式是市场价格围绕着
A.价值上下波动 B.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C.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D.本钱价格上下波动
18.利息率和平均利率在量上的关系是
A、利息率高于平均利率 B.利息率等于平均利率
C.利息率低于平均利率 D.利息率与平均利率按相反方向变化
19、通常情况下,获利水平低于平均利率的资本是
A. 产业资本 B. 商业资本
C. 银行资本 D. 借贷资本
20、平均收益形成后,创造的剩余价值大于实质得到收益的部门,其资本有机构成
A.高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B.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C.等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无关
21、资本主义生产本钱是
A.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可变资本 B.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
C.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D.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全部劳动
22、两块面积和肥沃程度相同的土地,一块离市场较近,一块离市场较远,租用前者需要多交肯定地租,它是
A.级差地租I B.级差地租II C.绝对地租 D.垄断地租
23、反映资本家预付可变资本增殖程度的是
A.工人薪资的多少 B.剩余价值率 C.年剩余价值率 D.利率
24、商业资本家支出的各种流通成本也要获得
A. 垄断收益 B.产业收益C. 平均收益 D.超额收益
25、通过组织股份公司扩大单个资本生产规模是
A.资本积聚 B.资本积累 C.资本集中 D.资本垄断
26、在资本主义市场上,产品价格的最低界限是
A、产品的个别价值 B、产品的社会价值 C、产品的生产本钱 D、产品的生产价格
27.利率的变动与
A.剩余价值率同方向变化 B.剩余价值率反方向变化
C.资本有机构成高低同方向变化 D.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反方向变化
2、多项选择题
1、部门之间角逐会致使
A.不同生产部门的价值率趋于平均化 B.不同生产部门所获收益完全相等
C.资本家追逐超额收益的动机遭到打击 D.全社会平均收益之和与剩余价值之和不相等
E.资本从利率低的部门向利率高的部门转移
2、收益转化为平均收益的过程,同时也是
A资本有机构成提升的过程 B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
C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发生转移的过程 D资本家集团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
E超额收益消失的过程
3、利息是。
A 借贷资本家凭着资本所有权而获得的一种收入
B 职能资本家付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C 平均收益的一部分
D 大于平均收益
E 等于平均收益
4、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
A.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农业的资本机构成较低
C.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 D.不同地块地点的差别
E.在同一土地上连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5、生产本钱是
A.资本家预付的资本 B.生产过程中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C.产品销价格格的最低限 D.产品价值的一部分
E.平均收益的一部分
6、股票价格
A.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 B.与预期股息收入成正比
C.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D.是它所代表的实质资本价值的货币表现
E.不是股票的票面额
7、影响利率高低的原因是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D.不变资本节省的情况
E.部门之间角逐的程度
8、绝对地租
A 是与土地的等级相联系的地租 B 只不过租种优等地和中等地需要缴纳的地租
C 是由于土地的私有权的垄断而形成的地租 D 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
E 租种劣等地也需要缴纳的地租
3、辨析题
1、利率就是剩余价值率。
2、级差地租产生是什么原因土地肥沃程度不同
3、由于收益和剩余价值在量上相等,所以剩余价值率同利率相等。
4、商业资本不参与利率的平均化。
5、形成绝对地租是什么原因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6、产品的价格一直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计算题
1、设:某银行家自有资本11.5万元;吸收存款100万元,存款利息率为3%;除去用于银行业务开支5000元外,其余全部贷出,贷款利率为5%。银行家用获得的价值创办股份公司,以票面额100元一张发行股票,股息率9%。
试计算:银行收益是多少?
银行利率是多少?
每张股票价格是多少?
2、假定一年内预付的产业资本为8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是8∶2 ,剩余价值率为100% ,不变资本一次性转移到商品中去。商业资本家为了销售产品,需要预付商业资本200万元。试计算:
社会平均利率是多少?
产业收益和商业收益各是多少?
产业资本家以多少钱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以多少钱把产品卖给买家?
3、全社会有甲乙丙三个部门,投资总额均为100亿元,资本有机构成分别为9:
1、4:
1、7:3,固定资本分别为总资本的80%、60%、40%,用年限为10年;流动资本一年周转1次;m为100%。计算:各部门的所费资本总额?各部门的剩余价值总额?各部门的价值率?平均利率?各部门的平均收益?各部门的生产价格?
5、论述题
1、商业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商业收益是如何形成的?
2、试论平均利率变化规律?
3.试述平均收益的形成过程。
第六章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5:B D B D B 6—10:B C C D B 11—15:C B B B C
16—20:B B C D B 21—27:C A C C C C A
2、多项选择题
1、A E 2、B C D 3、A B C 4、C D E 5、B C D
6、A B C E 7、A B C D 8、C D E
3、辨析题
1、利率就是剩余价值率。
此看法不正确。
利率和剩余价值率有不同:
它们表示的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率表示预付资本增殖的程度。
二者在量上也有差别,利率一直小于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表明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利率却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2、级差地租产生是什么原因土地肥沃程度不同
此看法不正确。
级差地租产生是什么原因农业中存在的资本主义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土地肥沃程度是产生级差地租的自然条件。
3、由于收益和剩余价值在量上相等,所以剩余价值率同利率相等。
此看法不正确。
收益和剩余价值是同一个东西,在量上是相等的,但因为形态的不同,二者又有不同,剩余价值是收益的本质,收益则是剩余价值的现象形态。剩余价值转化为收益,剩余价值率也就转化为利率。利率与剩余价值率是不一样的,利率是剩余价值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而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其分子相同而分母不同,两者不可能相等,利率一直小于剩余价值率。
4、商业资本不参与利率的平均化。
此看法不正确。
商业资本是在流通范围中独立发挥用途的资本,是专门从事产品交易活动以获得商业收益的职能资本。
商业资本具备达成剩余价值的职能,是职能资本,因而参与利率的平均化。
5、形成绝对地租是什么原因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此看法不正确。
形成绝对地租是什么原因不是土地经营权的垄断,而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租种所有土地都需要交纳地租。拥有土地所有权就需要用户交纳地租。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达成形式。
6、产品的价格一直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此看法不正确。
当平均收益出现以前,产品的价格因为受供应求购关系的影响,一直围绕
价值波动的。
当以资本等生产要点自由转移为特点的部门之间的角逐出现,进而平均收益出现将来,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产品的市场价格就不再是围绕价值波动,而是围绕生产价格波动。
4、计算题
1、银行收益是20500元。
银行利率是17.8%。
每张股票价格是300元。
2、社会平均利率= 16%
产业收益为128万元,商业收益为32万元。
产业资本家以928万元的价格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以960万元价格把产品卖给买家。
3、 K甲=c+v =100×80%×+|100×80%)+100/
=8+10+10=28
K乙=c+v =100×60%×+|100×60%)+100/
=6+20+20=46
K丙=c+v =100×40%×+|100×40%)+100/×3
=4+30+30=64
m甲=v甲·m=10×100%=10
m乙=v乙·m=20×100%=20
m丙=v丙·m=30×100%=30
P甲= m甲/C甲=10/100=10%
P乙= m乙/C乙=20/100=20%
P丙= m丙/C丙=30/100=30%
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章节试题及参考答案:第6章
5、论述题
1、商业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商业收益是如何形成的?
资本主义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的运动中离别出来的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是在流通范围独立发挥用途,专门从事交易,以攫取商业收益为目的的资本,商业资本的职能就是实行产品资本的职能。商业收益是商业资本家投资于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价值。商业收益源自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商业收益是产业资本家将它剥削获得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让渡给商业资本家。产业资本家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让渡给商业资本家是通过价格差额达成的。销价格格与购买价格之间的差额,就包括着商业收益。商业收益的多少,受平均利率规律的支配。商业资本家比率于他的资本数目,获得相应的平均收益。
2、试论平均利率变化规律?
平均利率是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总资本之比,平均利率存在降低的趋势;
由于伴随资本积累的增加,资本有机构成有提升的趋势,资本有机构成提升,可变资本的比重变小,收益量相对降低,利率趋于降低。
资本有机构成提升引起固定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增大,资本的周转速度减慢,年收益量降低,平均利率降低;
平均利率降低并不意味着收益量降低和剩余价值率的减少
平均利率并不是直线降低,只不过一种趋势,由于还有很多方面妨碍平均利率降低,如剩余价值率提升、生产资料价值减少、相对过剩人口存在、对外贸易等。
3.试述平均收益的形成过程。
c+v是获得是生产本钱的形式。在c+v转化为生产本钱后,剩余价值就被看作是全部耗费资本的产物。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就转化为收益。
因为影响利率的原因及其影响程度的不同,各部门的价值率有高有低,但现实日常却是“等量资本获得等量收益”。说明存在着收益向平均收益的转化过程:①转化是什么原因——角逐和资本转移;②转化的具体过程;③平均收益形成后,各部门所获得的平均收益和它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出现差额。
在平均收益形成后,企业按生产价格、而非产品价值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