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规范的全方位确立
本章重点
1、中国成立的意义。
2、建国初期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征。
4、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其所反映的历史势必性。
5、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政策、方针、原则、形式、步骤和经验。
6、社会主义规范打造的意义。
本章提示
比较工业化的两种道路,学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推进中国工业化、现代化。
要紧考试知识点解说
1、基本定义和判断
1、1949年中国成立的标志性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获得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义社会的打造,加标志着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2、内地达成统一的标志:
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十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西藏和平解放,内地达成统一。
3、新中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打造的主要渠道: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打造起来。
1949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
4、三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状况,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共在党政机构员工中拓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处决了犯有紧急贪污罪行的中共天津地委前女友书记刘青山、时任书记张子善,处置了一批党政干部。
5、五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1952年1月起历时半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工商业者中拓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偷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