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海南自学考试00407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二)
1、小学生心理进步有哪些特征?
(1)思维进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明显的“重点年龄”,一般觉得在四年龄10-11岁左右)
(2)个性与社会性的进步:自我意识的进步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性认知和社会性交往也发生了肯定的变化。
(3)品德的进步:小学生的品德具备从倚赖性向自觉性过渡,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过渡等特征。(重点年龄大约在小学三年级下学期前后)
2、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哪些特征?(学习特征)
小学生的学习特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直观—操作性,第二是指导—模仿性,第三是基础—再现性。
(1)直观—操作性:是指小学生通过对实物、模型及其形象性的言语的直接感知、对学习资料的直接操作来获得基本的经验与基本的态度。
(2)指导—模仿性:是指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教师的教授活动及其他同伴的学习活动的模仿而获得的。
(3)基础—再现性:是指小学生的学习是以获得和再现人类常识体系中的最基础的部分、形成必要的行为规范、内化基本的生活态度为目的的,而不是以学会当代的前沿性的常识经验或创造、发现新的常识范围为目的。
3、简述教育与心理进步有哪些关系?(教育与进步)(P54)
教育与个体的身心进步具备辩证关系。
第一,个体的身心进步水平与特征是教育的起点与依据,是教育的首要条件;
第二,个体的身心进步又依靠于教育,是教育的产物、结果。也就是说,教育要考虑到个体的已有些身心进步状况,考虑到学习的筹备性,同时要促进个体的身心进步。
4、简述认知建构学习理论的主要看法。(P44)
认知建构理论关注怎么样应用原有些认知结构与信念来建构新常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与情境性。主要学习看法:
(1)学习是个体以原有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2)学习过程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另一是对原有经验结构的改造与重组。
(3)合作学习可以使不一样的学习者对事物的理解更全方位、更丰富。
5、罗杰斯关于学习与教学的看法是什么?(人本主义理论的看法)
(1)学习是有意义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参与、全身心投入、积极地自我评价的一种学习过程。
(2)有意义的学习是通过“做”中学的。
(3)学习过程应一直以人为本,即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需要看重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价值观等。
6、简述梅耶的学习过程模式。
新信息被学习者注意后,进入短时记忆,同时激活的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也进入短时记忆。新旧信息相互用途,产生新的意义并储存于长时记忆系统,或者产生外显的反应。
7、简述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理论的基本看法。(P44)
(1)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机械的学习。
(2)学生的学习是同意学习。
(3)有意义的同意学习是通过同化过程达成的。
8、简述桑代克联结学习的主要看法。(P41)
(1)学习的实质是打造某种情境S与某种反应R之间的联结,即打造S—R联结。
(2)联结的打造是一个盲目尝试并不断降低错误的渐进的过程,简称尝试错误过程或试误过程。
(3)联结的打造遵循一些学习规律,桑代克提出了筹备律、训练律、成效律等学习的三条主律。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多重反应律、定势律、优势要点律、类化反应律和联想转移律等五条学习的副律。
9、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P36)
(1)智商技能:借助符号与环境相互用途的能力,即学习“如何做”的一些常识。
(2)认知方案:内部组织起来的用于调节学习者自己内部注意、学习、记忆与思维过程的技能。
(3)言语信息:学习很多的名字、事实、事件的特质与有组织的观念。
(4)运动技能:是由有组织的、协调而统一的肌肉动作构成的活动。(着装、写字、走路、驾驶等)。
(5)态度:影响个人选择行动的内部状况。
10、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看法。(P47)
(1)个体、环境和行为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的一个系统,一般而言,三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人类不仅能够通过直接的经验产生学习,而且还可以通过察看别人即榜样的行为而产生学习,获得间接经验。
(3)察看学习遭到一系列的相互联系的心理过程的支配,具体讲,包含注意、维持、动作复现与动机这四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