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海南自学考试06049心理学导论复习提纲(4)
第四章感知觉
1)感性阶段:是指将客观刺激转换成心理印象的初级阶段。
2)感觉:是个体借用感觉器官直接反映用途于它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过程。
感觉是认识世界的起点,是人和动物进步起更复杂的心理功能的基础,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始。
通过感觉器官获得外部信息是人和动物的基本需要,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赫布(Hebb)的“感觉剥夺实验”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知觉:是个体借用于感官觉知环境中物体的存在、特点及彼此关系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个体选择、组织和讲解感觉信息的过程。
4)感觉和知觉是两个不一样的心理过程,两者密不可分,感觉发生在知觉之前,为知觉采集和提供材料,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整理,也是对感觉信息的加工和讲解。感觉和知觉一般会在非常短期内完成,个体非常难体验到从感觉再到知觉的过程,故心理学将感觉和知觉统称为感知觉。
5)感觉分类:外部感觉、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包含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肤觉包含:温觉、冷觉、痛觉。
6)知觉的类型:根据内容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物体知觉包含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分为: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
7)错觉:即错误的知觉,指不可以正确反映事物本身属性的知觉。
8)感觉器官的感受性:指不同人对同样的刺激也会表现出不一样的感受能力。
9)感觉阈限包含: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绝对阈限,也叫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可以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它是在“感觉到”和“感觉不到”之间的一个临界值。绝对感觉阈限越低(甲能看到微光,乙不可以,则甲的绝对感觉阈限低于乙),绝对感受性就越高。(所以甲的绝对感受性高于乙的)。
10)差别阈限:也叫差别感觉阈限,指刚刚可以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差异量。
11)感官的感受性会伴随用途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的训练与补偿-感觉的相互用途。
12)感觉对比:当同一感觉器官同意不同适合刺激有哪些用途时,感官对其中某些刺激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简称对比。
13)继时对比:当不同适合刺激先后用途于同一感官,感官对后一刺激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吃过糖果去吃桔子,会感觉非常酸)
14)感觉补偿:是指因为某种感官的功能损伤,而使得其另一种感官的感受性非常强的现象。(盲人的听觉和触觉感受性非常高)
15)人的各种感官会同时遭到周围事物的刺激,它们总是是相互用途、相互联系的。
16)联觉:是指当某种感觉产生时引起了另一种未遭到刺激用途的感觉饿现象。(如:色觉会引起冷暖感)
17)知觉的基本特点: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知觉的这类特点在教学设计、广告设计、绘画艺术、音乐创作过程中具备广泛的应用。
18)对于知觉的选择性,心理学中一般用“双关图形”来讲明。(少女的侧面像-大鼻子老太太)。知觉的选择性表明了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一种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
19)知觉的组织性也叫知觉的整体性,是说,在知觉过程中,大家常常会把一些不一样的事物根据某种组织原则结合在一块,最后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
20)知觉组织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1。客观刺激的时空关系或其他关系2.知觉者的常识经验。
格式塔心理学对知觉组织进行了很多研究,得到一系列知觉组织原则,有:接近性原则、相似性原则、封闭性原则、好图形原则。
21)知觉的理解性:指人在知觉过程中,一直试图对目前刺激作出适当的讲解,赋予它们肯定的意义,而且常常用词汇把它们标记下来。
22)有时刺激模式本身超越了个体常识经验的水平,就会出现没办法讲解或没办法理解的情形,这个时候大家将它称为“不可能图形”。
23)当知觉条件在肯定范围内发生改变时,知觉印象维持相对不变,叫做知觉的恒常性。(在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明度知觉、听知觉、味知觉等知觉中,都存在着恒常性。)
知觉恒常性的发生机制包含:
1。刺激信息的综合用途2。常识经验有哪些用途。离开了常识经验的支持,知觉的恒常性也就没了。
24)感知具备客观性,是对刺激材料的直接反应;感知具备主观性,它是对刺激材料有选择的组织加工和讲解。
25)色盲:又称色觉缺点,就是不可以形成某种颜色(如红色盲、绿色盲),或不可以形成所有颜色感觉的现象。(如全色盲)。在全色盲眼中,世界是黑白的。
26)色弱:又称异常三色视觉,就是不可以分辨某种不饱和的颜色。
27)红、绿、蓝被叫做三原色,由于这三种颜色的光假如根据适合的比率进行混合,可以得到物理上存在的所有色光。
28)暗适应现象:是指在暗视条件下,对光刺激引起视觉反应的阈值降低,光敏锐度提升的现象。
暗适应过程实质上是因为:光刺激由强到弱的变化所引起的视觉剖析器感受性提升的过程。
29)暗适应过程遭到的原因:前适应状况、有机体的自己状况。
30)暗适应中的现象:斜视、普肯野树。其中“普肯野树”现象就是你能看你一个人视网膜上的血管。
31)错觉:是一种容易见到的知觉现象,指在某种条件下人的知觉与客观事实不相符合的现象。
32)幻觉:是指没外面刺激用途于感受器时所产生的一种虚幻的知觉。
33)错觉与幻觉有什么区别:
1。错觉的发生一定有刺激物用途于感官,幻觉的发生没;2。相同的情境引起相同的错觉,幻觉则因人而异。
3。正常的人都有错觉的历程,而幻觉并不是每人都有。
34)听觉警告的优越性:
1.声音信号可以全方位传送和接收。
2。声音信号接收的被动性。
3.声音信号可以穿透烟雾和绕过障碍物。
35)听觉警告信号设计的工效学需要:强度需要、频率需要、音色需要、对警告信号刺激模式的调制。
36)视敏度:又称视力,指双眼分辨物体细节的能力,包含时间视敏度和空间视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