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计是怎么样产生的?为何说“经济越进步,会计越要紧”?
会计是适应管理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并伴随生产的进步而进步。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进步的基础,大家为了更好地进步生产,就十分关心生产的耗费和生产的成就,当大家开始使用肯定的办法记录生产消耗和生产成就时,人类的会计行为就由此产生了。
伴随产品生产和交换的进步,生产规模扩大了,生产的商品增多了,生产技术的进步使生产过程也复杂了;同时,生产者或生产单位之间扩大了交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这个时候大家对生产的消耗和生产成就的记录,就由专门的职员通过专门的办法来进行。于是会计就由原来的生产过程的附带工作进步成为一种进行生产管理所必需的专门工作。
伴随生产力的进步,会计理论与办法也不断地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健全到渐渐健全。
经济越进步,会计越要紧。这是由于:
①经济的不断进步,使得生产规模扩大,社会化程度提升,各经济单位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他们各自的经济活动成为社会再生产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客观上需要对生产的消耗与成就、分配和流通、消费和积累进行精准的计算。
②经济的进步促进了市场经济的进步与健全,各经济单位为使自己进行的经济活动能适应价值规律的需要,以适应市场供应求购关系的变化,在市场角逐中取胜,也势必愈加看重会计工作。
③实行经济核算,贯彻经济责任制,提升经济效益,不能离开会计核算与控制。
2.试述会计对象要点之间的关系。
会计对象要点包含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和收益。每个会计对象并非孤立的,它们之间在数目上存在着一种平衡关系,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益=收入—成本
因为收益事实上也是所有者权益,所以可将上述两个公式合并如下: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益
3、会计核算的内容及核算需要
会计核算的内容是会计对象要点,具体表现为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经济业务。它包含: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物的收发、增减和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入支出;收入、成本、本钱的计算;财务成就的计算和处置;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情。
会计核算需要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和准时。
4、会计监督的内容
会计监督是依据监督标准,对企业、事业等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的指导、控制和检查。其内容包含:监督经济业务的真实性;监督财务收入支出的合法性;监督公共财产的合法性。
会计监督是一个过程,它分为事前监督、平时监督和事后监督。
5、会计核算办法体系的内容
在会计核算办法体系中,主要的办法有: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资产计算;负债计算;资本金计算;本钱计算;收益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开始环节,登记账簿是中间环节,编制会计报表是终结环节。
6、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会计科目既是一项会计规范,又是会计办法体系中的一种要紧办法,它对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有着要紧意义。会计科目是反映资金运动的办法;会计科目是组织会计核算的依据;会计科目是进行会计管理的方法;会计科目是加大国民经济核算的工具。
7、设置账户有哪些用途
在会计账簿中设置的账户,在会计核算中具备要紧用途:通过账户核算经济业务;在账户中储存会计信息;依据账户记录提供会计信息。
8、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
会计科目与账户既有联系又有不同。
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在于:会计科目的内容、分类和办法,决定了账户的内容、分类和办法,账户是依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因此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内容相同、分类相同、办法相同。
会计科目与账户有什么区别在于:核算范围不一模一样;提供资料不一模一样;用途不一模一样;拟定的权限不同。
9、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内容
依据资金运动基本特点打造的复式记账法,其基本内容一般包含:设置会计科目;确定记账符号;拟定记账规则;规定平衡公式。
10、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
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包含:以“借”、“贷”为记账符号。资金占用类账户的结构是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降低额,期末为借方余额;资金来源类账户的结构是贷方登记增加数,借方登记降低数,期末为贷方余额。记账规则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依据各会计对象要点之间的平衡关系来检查各类账户的记录是不是正确,具体有发生额平衡方法和余额平衡方法两种。
11、会计凭证有哪些用途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按肯定格式编制的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书面证明。会计凭证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居于基础地位。填置和审核会计凭证,对于如实反映和有效监督经济业务,加大经济管理具备要紧用途:反映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明确经济责任,推行经济责任制;监督经济业务,保护财产完整和合理用。
12、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一般包含:凭证的名字;受证单位的名字;填制凭证的日期;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经济业务的金额;凭证应拥有的签字或盖章;凭证的编号;凭证的联次说明;凭证的附件。
13、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
原始凭证的审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舍核原始凭证的合理性;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
14、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及其填制需要
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一般包含:凭证的名字;填制凭证的日期;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经济业务所涉及会计科目和明细科目的名字;经济业务的金额;凭证的类别和编号;过账的标记;所附原始凭证或其他资料的张数;凭证应拥有的签字与盖章。
记账凭证的填制需要是:依据正确;内容完整;书写了解;填制准时。
15、记账凭证的审核内容
记账凭证的审核一般包含以下内容:填制依据是不是真实;填制项目是不是齐全;用会计科目是不是正确;金额计算是不是正确;书写是不是了解。
16、会计账簿有哪些用途
会计账簿在会计核算中居于要紧地位,是会计核算的中间环节。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对于全方位、连续、系统地反映与监督经济业务,整理、积累、贮存会计信息,加大经济核算,提升经济效益具备要紧用途:为营运管理提供全方位、系统的会计信息;加大职位责任;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和完整;为编制会计报表和进行会计检查提供依据。
17、账簿登记的需要
账簿登记的需要是:要依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的各有关栏次内容登记会计账簿;登记账簿要用规定的笔和墨水;记账的文字和数码要了解、规范;记账要按页次和行次顺序连续用账页;要办理账页间的转页手续;要维持账面整洁;要保证账页完整。
18、账簿平行登记的定义、意义及其需要和检查办法
账簿平行登记是依据会计凭证,将一项经济业务既要记入有关总账,有要记入与总账相应的其他账簿。通过平行登记,使总账与其他账簿的记录维持一致,并相互核对,借以保证账簿记录的正确。假如平行登记的结果不同,也便于准时发现问题,以利有针对性地查找和更正。
平行登记需要遵守下列需要:平行登记的金额需要相等;平行登记的方向需要相同;平行登记的原始依据需要一致。
检查账簿平行登记的结果是不是正确,可以从平行登记的账簿记录的发生额和余额两方面来验证,即总账发生额应同其所属其他账簿发生额合计相等;总账余额应同其所属其他账簿余额合计相等。具体而言,总账借方发生额应同其所属其他账簿借方发生额合计相等;总账贷方发生额应同其所属其他账簿贷方发生额合计相等;总账期初余额应同其所属其他账簿期初余额合计相等;总账期末余额应同其所属其他账簿的期末余额合计相等。
19、期末账项调整的意思及其内容
期末账项调整是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全方位登记本会计期间应获得的各项收入和应负担的各项支出,使当期收入和成本相互配比,以真实反映当期的财务成就。
期末账项调整的内容主要包含收入的账项调整、成本本钱的账项调整、存货本钱账项调整和本钱的结转等。
20、记账错误的更正办法
记账错误的更正办法一般有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补充更正法和转账更正法四种。
划线更正法。也称红线更正法,是使用划线方法注销原有记录,从而更正账簿记录错误的办法。该办法适用于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正确,而账簿记录出现文字或数字错误的状况。
红字更正法。是使用红字方法冲销或冲减账簿原有记录,从而更正账簿记录错误的办法。该办法适用于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出现所写金额大于应记金额的错误,从而致使账簿记录出现同样错误的状况。
补充更正法。是使用增记金额方法补充原有记录,从而更正账簿记录错误的办法。该办法适用于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出现所写金额小于应记金额的错误,从而致使账簿记录出现同样错误的状况。
转账更正法。是使用编制转账会计分录的方法,从而更正账簿记录错误的办法。该办法适用于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所列账户对照关系有一方是不对的,从而致使账簿记录出现同样错误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