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0321中国文化概论自学考试复习提纲: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指具备历史、艺术、科学等文化保存价值的品物。这类品物被发现和经过鉴别后,要经政府机构或国际组织加以认定和著录,并分级加以保护。
物质文化遗产,即有形文化遗产。依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概念,它包含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要紧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年代的要紧实物、艺术品、文献、原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与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备突出常见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
国内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有明清故宫、颐和园、天坛、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平遥古城、曲阜孔庙和孔林及孔府、敦煌莫高窟、大足石刻、秦始皇陵、苏州古典园林、武当山古建筑群、拉萨布达拉宫、丽江古城、龙门石窟、青城山和都江堰、皖南古村落、明清皇家陵寝、云冈石窟、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澳门历史城区、安阳殷墟、开平碉楼及古村落、福建土楼、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庐山、五台山、杭州西湖、元上都遗址、红河哈尼梯田、中国大运河、丝绸的道路等。
国内被列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有:泰山、黄山、峨眉山和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武夷山。国内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有: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三江并流、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中国南方喀斯特、中国丹霞、澄江帽天山化石群、新疆天山等。
国内有这样海量的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保护项目,值得大家自豪,也愈加增强了大家热爱祖国的情怀。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人也称无形文化遗产。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常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常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与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有关的文化空间。
假如把文化分成物质的和精神的,在一般观念上,“非物质文化”应当与“精神文化”是同义语,大家目前所说的“非物质文化”显然不是这个定义,大家所说的非物质文化,事实上是指那些具备不可以用典籍记载,又不可以外化的文化内涵的文化品种。这类品种不是没物质载体,但,用外化物质再现出来的不是它们的最重要的内涵,它们的核心内涵是“非物质”的,也就是无形的。比如传统戏曲、民间工艺、民族特技它们都有物质表现形式,但,它们核心的内涵是艺术家在表演和制作过程中含有些特殊内蕴和技艺,尤其是表演艺术,那种独特的技艺是很难穷尽描述,没办法全然用语言或其他符号记录的。历史上有不少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失落的例子:可以用语言记录的《诗经》还存在,没办法用语言记录的《乐经》却未能传世;九歌、汉乐府、胡笳十八拍、敦煌曲子词……都是有歌有舞的,但留下的只不过歌词。从仅存的岩画、彩陶看,中华民族的绘画艺术起源非常早,应当有一个后来很难企及的高峰,但这种艺术和方法确实中断过……这类都是由于它们的内涵是非物质的,内在的信息很难保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困难程度非常大,是由于它们有以下几个特征:
高度的个性化。它们是创造者个人智慧的结晶,在传承中丰富健全,形成特点和流派,所以完全是个性的,这种成品与它的初创者和出色的传承者、更新者是很难分开的。文化艺术品种的生命力寄托在艺术家的创造力中,它们的载体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任何一种物质。
传承的经验性。它的传承和积累是经验性的,因此不可能是大规模的。在中国文化史上,这类品种有两种传承方法:一种是没离开土壤的群体自发的传衍,另一种则是父子、师徒口耳相传,参悟体验。这类品种不是不能普及,但一旦普及,那部分非物质的精华就会有所失落甚至很多失落。所以,抢救和保护主如果针对通过两种传衍而产生的代表作而言的。倡导普及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品种,为抢救和保护创造一种环境。民众的参与有益于产生新的专门家,但没办法代替专门家。
浓缩的民族性。具备这类内涵的文化成品,经过每一个年代的过滤,形成精品,积淀了各年代的精粹,保留了最浓缩的民族特点。可以说,它们是民族灵魂的一部分,随民族的兴亡而兴亡。它们是超年代的,因此可以传世;但完全的跨民族移植是很难做到的。
这三个特征决定了这种文化成品很脆弱,易于萎缩甚至流失;但也决定了它的价值:不论在国内还是在世界上,它都有无可取代的唯一性,越是民族性强,就越为世界所关注。或者说,越有民族性,就越具世界性。由于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是难得的、唯一的精品,所以需要保护;由于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与民族的不可离别性,所以只有本民族才具备保护它的能力;又由于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是脆弱的、易于流失,所以花力气精心保护它们,是全世界赋予这个民族的特殊使命。
截至2013年,国内共有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打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珠算、中医针灸、京剧、皮影戏等30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上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如此海量的项目成为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也说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智慧,又说明了中国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