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河南自学考试城市经济学08206复习提纲(3)
10.从时间上看,城市化规律变现为那些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从时间维度上看,城市化规律表现为城乡人口伴随工业化进程进步的有序变化而呈现出来的阶段性特点
A: 起始阶段,城市人口比重30%
农业经济比重大,占主导地位,农业人口占绝对优势,农业生产效率低,农商品剩余量少,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缓慢,要相当长期城市化水平才上升到20%~30%
B:加速阶段,城市人口比重在30%~70%
工业规模和进步速度加快,城市就业职位增多,拉力增大;农村生产效率提升,医疗改变,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加,农村重压增强,乡村推力明显增大: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加快,城市化水平短期从30%上升到70%,发达国家约用100年
C: 完成阶段,城市人口比重超越70%
社会进入高死亡率,低出生率阶段,农村人口之前转移到城市,重压小,农业生产率进一步提升,经济和生活条件改变,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动力小; 城市在工业进步中,资金,技术用途增强,就业职位增加速度减缓,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进步;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都减小,城市化步伐放缓,水平徘徊,后城乡间人口达动态平衡
11.过度城市化定义,城市化不足定义,逆城市化定义和逆城市化是什么原因什么
过度城市化:是指城市化速度大大超越了工业化速度,导致了城市化水平与经济进步水平的脱节
城市化不足:是指城市化进程落后于一国的工业化进程和相应的经济进步阶段,城市化水平不可以真实反映其工业化水平和经济进步水平
逆城市化:指城市人口和经济活动部分地由城市中心向城市外围迁移和扩散,使郊区无限蔓延,并致使城市中心区和中心城市衰退的过程
逆城市化的根本缘由:
大城市过度密集导致的负效应
交通技术条件的改变
12.什么是城市经济增长,怎么样测度
城市经济增长指城市经济的动态演化过程,是城市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规模扩张与水平提升
测度指标:
国民收入指标:
就业量指标:Y=f T为技术 L为就业量 Y为总收入 K为资本。就业量代表了城市经济规模及变动,就业量在外部条件不变的状况下与城市经济规模有稳定关系
13. 城市经济增长模型:
需要指向的城市经济增长模型包含城市基础部门模型:核心思想是,城市外部向本市的基础部门提出需要,本市基础部门又向本市非基础部门提出需要。城市经济的增长取决于基础部门和非基础部门的比率,这一比率越高则城市经济增长率就越高
凯恩斯乘数增长模型:
总需要方程:Y=C+I+G+X-M Y表示总收入 C表示消费 G 表示政府购买
消费方程: C=a+bY X 表示城市向其他区域输出的产品 M 输入产品
供给基础的城市经济增长模型:包含新古典城市经济增长模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Q=A K^α L^βQ:经济总量;A:随时间变化的规模参数;K:资金总量;L:劳动总量;α: 资金弹性系β:劳动弹性系数
城市经济增长的累积因果效应:强调城市经济中常见存在着规模报酬递增现象;规模报酬递增的条件还意味着城市间经济增长的差距可能在长期内存在,甚至可能扩大,这是一种累积因果效应。
我已知道,立即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