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河南自学考试00466进步与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四)
42.简述进步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进步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理论联系实质原则。伦理性原则。
43.小学生自我评价进步的特点有哪些?
自我评价由他律性向自律性进步。从依据具体行为进行评价向应用道德原则进行评价进步。
3)从依据行为的成效进行评价向把动机与成效结合起来进行评价。从正确评价其他人的行为向正确评价我们的行为进步。
44.简要比较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征。
①功能:短时记忆是操作性的,长时记忆是备用性的②容量: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长时记忆的容量非常大③表征:短时记忆以视觉或听觉的表象表征为主,也可以用抽象的语义命题表征;长时记忆的表达较复杂,一种看法觉得陈述性常识以命题互联网表征,程序性常识以产生式系统表征;另一种看法觉得,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既可用语义编码,也可用形象编码。
45.简述教师期望效应的过程。
期望效应主要包含以下过程:教师对不同学生产生不一样的态度与期望。不同态度与期望致使了不一样的教育办法。学生对教师不一样的态度、办法产生不一样的态度、反应。学生的反应加大、印征了教师的期望。学生的学习成绩沿着教师的期望而提升或减少,证实期望。
1.简述皮亚杰影响儿童心理进步的四个主要原因。
成熟,即神经系统的成熟,是心理进步的必要条件。训练和习得经验,包含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社会经验。平衡,指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相互用途的过程,是心理进步的非常重要原因,即决定原因。
2.如何剖析影响人的心理进步的社会环境?
家庭和爸爸妈妈是核心子系统。托幼机构和伙伴关系是中间子系统。社会互联网和社会阶层是外在子系统。历史文化是外在子系统。
3.简述科尔伯格道德进步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的主要内容。
科尔伯格在皮亚杰的儿童品德进步的“四阶段学说”的基础上,使用两难故事法提出了品德进步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前世俗水平,分服从于惩罚的定向和朴素的利已主义的定向两个阶段。世俗水平,分社会风俗的定向和秩序与法规定向。后世俗水平,分社会契约的定向和良心或常见的道德原则的定向。
4.简述高中生记忆进步的特征。
记忆力增强。以理解记忆为主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进步速度放慢,基本停滞。抽象记忆占优势。短时记忆渐渐稳定。
5.简述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及类型。
学习资料需要具备逻辑意义;学习者需要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需要具备同化新常识的适合观念。类型:代表性学习、定义学习和命题学习。
我已知道,立即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