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考课程设计与评价考试试题
课程代码:0933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考试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卷纸上。
选择题部分
需要注意的地方:
1.答卷前,考生务势必我们的考试课程名字、名字、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卷纸规定的地方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卷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可以答在考试试题卷上。
1、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需要的,请将它选出并将答卷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古德莱德的课程分类中,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是
A.理想的课程 B.正式的课程
C.领悟的课程 D.实行的课程
2.国家课程具备的特点是
A.灵活性 B.权威性
C.弹性 D.单一性
3.课程设计中技术取向的代表人物是
A.布鲁纳 B.马斯洛
C.泰勒 D.赫钦斯
4.泰勒觉得对课程目的进行筛选的过滤器是社会哲学和
A.教育学 B.心理学
C.伦理学 D.政治经济学
5.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基础的是
A.活动课程 B.必学课程
C.学科课程 D.核心课程
6.20世纪70年代英国在对目的模式批判的基础上提出的课程设计模式是
A.过程模式 B.实践与折中模式
C.批判模式 D.自然模式
7.打破学科的常识界限和传统的常识体系,根据学生的进步阶段组织课程内容的形式是
A.直线式 B.学科组织
C.纵向组织 D.横向组织
8.将课程推行看作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的课程推行的取向是
A.忠实取向 B.互动调适取向
C.自我取向 D.目的取向
9.教程评价的功能主要有
A.导向功能 B.评价功能
C.选择功能 D.勉励功能
10.使评价走上了科学化经历的时期是
A.测验与测量时期 B.描述时期
C.判断时期 D.建构时期
11.在CIPP模式中对可以达到目的的几种可能策略设计的优劣进行评价的是
A.背景评价 B.输入评价
C.过程评价 D.成就评价
12.不是外观性评价模式资料采集范围的是
A.教学的首要条件范围 B.教学的推行范围
C.教学的价值范围 D.教学的成效范围
13.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的课程是
A.选修课程 B.核心课程
C.国家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4.强调评价内容需要落实到真实生活情境的评价是
A.真实评价 B.过程评价
C.另类评价 D.动态评价
15.用一组考试试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质情境,从而采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办法是
A.纸笔测验法 B.量表法
C.访谈法 D.察看法
16.将各项指标的比重与各项指标的得分对应相乘相加的计算办法是
A.平均法 B.加权平均法
C.综合评判法 D.矩阵运算法
17.以下是教师进步组织阶段取向的是
A.理智取向 B.实践深思取向
C.生态取向 D.专业主义取向
18.由教师发起的,对所面临的具体教学状况做出反应的过程是
A.教师专业研究 B.教师常识研究
C.教师行动研究 D.教师理论研究
19.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为教师提供奋斗目的,推进教师专业进步的是
A.专业理想 B.专业性向
C.专业情操 D.专业自我
20.课程内容的载体主如果
A.教程 B.课程活动
C.直接经验 D.社会实践
2、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需要的,请将它选出并将答卷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课程目的的来源主要有
A.国家进步 B.学生的需要
C.社会生活的需要 D.学科进步
E.教师的需要
22.泰勒提出了组织学习心得的规范,以确保学习心得的按部就班性、有关性,这类标准是
A.直观性原则 B.连续性原则
C.目的性原则 D.顺序性原则
E.整理性原则
23.课程推行层次包含
A.教程的改变 B.目的的改变
C.组织方法的改变 D.角色或行为的改变
E.常识与理解的改变
24.课程评价的原则包含
A.科学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人文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E.适应性原则
25.访谈法的不足在于
A.时间和精力花费大,访谈样本小 B.需要较多的练习有素职员
C.可以有效预防问题遗漏不答 D.对访谈结果的处置和剖析比较复杂
E.访谈者的特质都会干扰访谈者的反应
26.以下是三至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具体目的的是
A.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B.初步形成深思、探究社会问题的习惯
C.初步培养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D.初步具备认识自我的能力
E.逐步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
27.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活动相比,其特点表现为
A.综合性 B.实践性
C.探究性 D.开放性
E.生成性
28.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设计的方案包含
A.师生合作,以师为主 B.学科为主,综合为辅
C.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D.由扶到放,选定课题
E.逐步积累,资源共享
29.依据评价有哪些用途可以将评价分为
A.内在评价 B.成效评价
C.诊断陛评价 D.形成性评价
E.总结性评价
30.根据察看的情境条件,可以将察看法分为
A.自然察看法 B.直接察看法
C.控制察看法 D.间接察看法
E.参与性察看法
非选择题部分
需要注意的地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卷纸上,不可以答在考试试题卷上。
3、填空题
31.外国古时候课程七艺主要包含:文法、修辞、逻辑学、算术、几何、天文和______。
32.课程目的的核心功能是标准功能和______。
33.课程选择可以分为科目的选择、教程或教科书选择和______。
34.提出把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作为预定教育目的的序列方法的教育学家是______。
35.力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课程现象简化为数目,依据量化的数据进行剖析、比较,判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效果的评价方法是______。
3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呈现形式是______。
37.课程评价包含学生学业的评价和______。
38.教师所具备的特定的学科常识是______。
39.劳动技术教育主要的组织方法是______。
40.预先拟定评价内容、范围、步骤的纲领性文件是______。
4、解释说明
41.校本课程
42.课程设计
43.研究性学习
44.档案袋评价
45.课程内容组织的直线式
5、简答卷
46.泰勒原理的四个基本问题?
47.课程设计的基本取向?
48.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
6、论述题
49.试述课程设计容易见到的基本方案?
7、案例剖析题
50.小新在周末参加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调查,回家后开心地跟父亲谈这一天的见闻,父亲却严厉地说,研究性学习又不可以提升成绩,先考上大学是非常重要的,将来不要参加这种
活动了太费时。
你怎么样剖析小新父亲的看法?
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成长有哪些意义?
我已知道,立即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