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么样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
1、创设有益于孩子表达的语言环境,使孩子有话敢说
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婴幼儿学习与进步的基本首要条件,是调动孩子有话敢说的内部动机和必要条件。它体现了爸爸妈妈与孩子关系上的平等,体现了爸爸妈妈对孩子人格的尊重,如此才能使孩子有话敢说,有话愿说。对此,爸爸妈妈在日常应以孩子有兴趣的事物为切入点,支持和引发孩子表达的愿望,为他们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
同时,鼓励孩子大胆表达,倡导敢说先于正确。由于每一个孩子的语言能力是有差异的,爸爸妈妈应尊重孩子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要,抓住机会,选择适合的谈话内容、方法和场所,选择他们有兴趣的内容引发话题,鼓励孩子的每一次表达,并让孩子通过语言表达体验到语言交流的意义、成功和快乐。当孩子词不达意或语句不太完整时,爸爸妈妈不要急于或者刻意加以纠正,以免给孩子导致心理重压,给孩子以挫折感或压抑感,从而失去说话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鼓励孩子敢于表达我们的看法甚至比孩子说得是不是正确更为要紧。
2、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使孩子有话可说
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孩子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只有拥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孩子才会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爸爸妈妈应有意识地丰富婴幼儿的生活内容,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如引导他们察看大自然中的日出日落、风雨雷电、花香鸟语、春夏秋冬季节教孩子体验日常的喜怒哀乐,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可以成为婴幼儿的察看对象,日常的每一种情绪、每个活动都可以成为孩子体验的内容,因此这就需要做个有心人。孩子把自己所闻所见所思所感大胆地表述出来,爸爸妈妈把孩子所说的话记录下来,使孩子在语言与文字之间打造联系,或者让孩子先画下来再讲出来等等。
爸爸妈妈还可以借助图书、故事、儿歌等形式为孩子提供表达与交流的机会,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如看图讲述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复述故事或背诵诗歌可以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和语言的流畅性,如此还可以让婴幼儿在边读边看中培养对文字的兴趣。
3、抓住日常的各种表达机会,使孩子有话愿说
1日日常,孩子随时有表达意愿和感受的需要,爸爸妈妈应关注孩子的想法,满足其需要,抓住日常各种表达的机会,鼓励孩子表达我们的想法和感受,使孩子有话愿说。如让孩子在听故事中掌握倾听与表达,在争执中学习围绕话题进行辩论,在聊天中掌握相互交流,让孩子在与同伴和爸爸妈妈的交流中感受说的乐趣,而这种开心的情感体验又会促进孩子乐于交流与表达。
4、借助与同伴和爸爸妈妈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促进孩子语言的进步
同伴间的相互用途是孩子学习的要紧渠道之一,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可以促进孩子语言的进步。孩子在交往中会调动已有经验,运用语言方法去解决日常的实质问题。如两个孩子为一件玩具发生了矛盾,一方想从他们手中拿到玩具,另一方则想方设法不让他们拿走。双方在交往过程中都会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行为选择交往的方案,调整语言与别人交流,以达到我们的目的。因此爸爸妈妈应为孩子提供与同伴交流的机会,使孩子在交往中感受语言交流带来的乐趣,切实提升语言能力。
爸爸妈妈与孩子之间的交往对孩子的语言进步具备促进用途。爸爸妈妈的语言可为孩子语言的学习起到示范用途,让孩子通过察看、模仿和学习,积累交流与表达的经验,理解语言的意义,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事实上,孩子语言能力的进步正是孩子与别人交往和主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要让孩子成为语言的主动学习者、建构者,爸爸妈妈就应为孩子创设敢说、愿说、会说的语言环境和交流与表达的机会。
相关文章推荐